4月17日上午九点十分教研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我校李双渡校长致欢迎辞,然后由我校生物教研组组长杨菊老师主持本次联盟学校教研会。杨老师对我校整个生物学科教研组向大家做了简单介绍。紧接着进入到最主要的环节,由高一生物备课组的罗敏惠老师代表我校完成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伴性遗传”。这节课打破常规,以故事的形式,将本课复杂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穿插于一个完整的系列故事中,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罗敏惠老师的展示课后,所有与会老师做了短暂的休息,进入了下一个重要的环节——评课。
首先我校的江涛老师和高一生物备课组长李波老师对此课进行点评。
江涛老师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贯彻生物核心素养,并且罗老师能够对教材做大胆处理,使课程更生动有趣。在课程设计中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能体现生命观念。”当然,江老师也指出了该课程需改进之处,即是注意学生落实到位的问题。李波老师补充说:“罗老师的这节课打破常规,以故事为线索,注重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善于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各校老师也自由发言点评,多位老师都对罗敏惠老师的这节课作出了高度肯定和认可。然后,罗敏惠老师发言,对来我校参与研讨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同时对该课程的设计做了教学反思,从这节课中找到了之后更有利于自我发展提升的空间。



教研活动最后,由成都市特级教师、我校副校长、生物学科带头人张学延老师以“锚定、滋养”为关键词作综合点评。张校长强调课程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并对照新课程标准,详尽的对“伴性遗传”这一节教学内容做了剖析,强调了课标要求中的具体落实。在张学延老师发言的最后还借用了成都市生物学科教研员郑达钊老师在成都市教研会上所提到的生物课程性质“自然科学——联系实际(解释现象);实验科学——讲求实证(重视实验);理科课程——阐明道理(注重逻辑);工程课程——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哲学课程——形成观念(总结规律)。”这一学科理念。


在我校整个生物教研组的共同努力配合,以及各联盟学校生物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本次教研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此次研讨会带给老师们的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思考以及付诸行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