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研究动态综述
《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在完成第二轮课题文献研究、撰写课题文献综述报告、编撰课题文献汇编和第二次研究方案修订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二次课题前测、课题梳理和推广研究培训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第二次前测工作开展有效
课题组通过“心理专业老师精心编制+课题专家审核指导”的方式,围绕学习策略、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和非智力因素、内隐认知五个方面,科学编制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25道题的设计都经过不断地反复研究、论证与研讨。2015年1月,课题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我校高2013级、2014级、2015级随机选取了一平台3个班级、二平台5个班级共1502人,开展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活动,有效回收问卷1439份,回收率95.8%。在读取问卷进行统计之后,课题组周凡琳老师运用心理学软件进行了三个月的数据分析,2015年3月撰写形成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从基本学习策略看,高一、高二年级有5.7%的学生表示“每科都会认真预习”,有22.4%的学生对“主要科目会预习”,有52%的学生“偶尔会预习”,剩下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预习”; 课后复习方面,超过53%的学生都是采取“做作业,有问题的时候才翻翻书”,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高三年级有13%的同学“每科都会认真预习”,有25%的同学会课后会先复习,再做作业;三个年级学生都有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仅有不到5%的同学表示“不记或记得很少”,学生学习倾向于讨论和老师讲解,自我提问、自我阅读等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生更愿意去接受外界传输的信息;学生注重对学习资料的管理,对每门学科做了分类,清楚知道在哪里;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课外会查阅相关资料,但随意性较强,没有系统的课外学习计划。从选择性注意来看,学生对课外书和课内书的兴趣差异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水平较高,学习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对象;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超过65%的学生、高一年级超过54%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偶尔会讲话、做小动作”。从非智力因素看,三个年级表示对学习“有一点兴趣,但不足”的比例分别为65.3%、72.4%和63.7%,都认为老师语言风格比起个性品德、专业素养和外貌更为重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都源自家长和亲朋的期望,而不完全是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元认知因素来看,学生主动去总结和监控自己学习的情况不多,高一、高二年级普遍是每个月对自己学习检查一次,高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查频率明显较高,表明学生普遍梳于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学习达成度不高。
《报告》表明:我校学生有希望自己能够良好发展的主观意愿,渴望学习取得好的成效,学生在老师、家长或者自己本人的要求下,都会指定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要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并没有很好的把目标转换为动力;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相当被动,缺乏学习的主动归因、总结、提炼,学生重视的是“学会”而不是“会学”,学习视野不开拓,思维受到很大局限,创造性很难发挥。
二、再次对课题研究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2015年3月上、中旬,课题组根据第二次前测形成的《中学生现状调查报告》,再次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围绕学习兴趣、动力激发、选择性注意、学习情绪调控、学习资源管理、学习方法策略建构等方面建构课题研究问题体系,为课题的推广研究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成功召开课题推广培训会
2015年3月23日下午,在我校多功能厅召开了《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课题推广培训会。
会上,教科室杨洪林主任代表课题组做了题为《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专题培训》讲座,温江区研培中心科研室张光伟受邀做了题为《教育科研:如何与为何》的专题讲座。
杨洪林主任围绕“为什么要提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了什么?课题将研究什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与评价?”五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原始立题初衷、前期研究回顾、研究方向、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主张、课题建构、预期成果、研究思路、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管理与评价和现阶段的研究计划,并针对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建议。
张光伟老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理解,系统回答“为何要进行教育科研?如何进行教育科研?”两大困扰教师教育科研的问题。他认为,教育科研朴实而有用,能提升认识,促进实践,教师要保持教育科研的热情,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要严把开题关,结题时的困难,50%来自于开题,30%来自于过程,20%来自于结题。因此,做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研究设计,要从逻辑上想清楚“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些什么?怎样进行研究?预期取得什么研究成果?”等问题,建立好核心问题框架、选择好合适的研究方法、及时物化研究成果。最后,他还针对我校正在承担的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提出很好的建议。
本次课题研究培训会,让全校教师对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直面回应了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很好地激发了老师的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目前,全校教师正在根据课题组提出的子课题选题建议,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子课题申报。
一、第二次前测工作开展有效
课题组通过“心理专业老师精心编制+课题专家审核指导”的方式,围绕学习策略、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和非智力因素、内隐认知五个方面,科学编制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25道题的设计都经过不断地反复研究、论证与研讨。2015年1月,课题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我校高2013级、2014级、2015级随机选取了一平台3个班级、二平台5个班级共1502人,开展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活动,有效回收问卷1439份,回收率95.8%。在读取问卷进行统计之后,课题组周凡琳老师运用心理学软件进行了三个月的数据分析,2015年3月撰写形成了《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从基本学习策略看,高一、高二年级有5.7%的学生表示“每科都会认真预习”,有22.4%的学生对“主要科目会预习”,有52%的学生“偶尔会预习”,剩下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预习”; 课后复习方面,超过53%的学生都是采取“做作业,有问题的时候才翻翻书”,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高三年级有13%的同学“每科都会认真预习”,有25%的同学会课后会先复习,再做作业;三个年级学生都有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仅有不到5%的同学表示“不记或记得很少”,学生学习倾向于讨论和老师讲解,自我提问、自我阅读等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生更愿意去接受外界传输的信息;学生注重对学习资料的管理,对每门学科做了分类,清楚知道在哪里;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课外会查阅相关资料,但随意性较强,没有系统的课外学习计划。从选择性注意来看,学生对课外书和课内书的兴趣差异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水平较高,学习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对象;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超过65%的学生、高一年级超过54%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偶尔会讲话、做小动作”。从非智力因素看,三个年级表示对学习“有一点兴趣,但不足”的比例分别为65.3%、72.4%和63.7%,都认为老师语言风格比起个性品德、专业素养和外貌更为重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都源自家长和亲朋的期望,而不完全是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元认知因素来看,学生主动去总结和监控自己学习的情况不多,高一、高二年级普遍是每个月对自己学习检查一次,高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查频率明显较高,表明学生普遍梳于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学习达成度不高。
《报告》表明:我校学生有希望自己能够良好发展的主观意愿,渴望学习取得好的成效,学生在老师、家长或者自己本人的要求下,都会指定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很多学生仅仅是因为要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并没有很好的把目标转换为动力;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相当被动,缺乏学习的主动归因、总结、提炼,学生重视的是“学会”而不是“会学”,学习视野不开拓,思维受到很大局限,创造性很难发挥。
二、再次对课题研究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2015年3月上、中旬,课题组根据第二次前测形成的《中学生现状调查报告》,再次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围绕学习兴趣、动力激发、选择性注意、学习情绪调控、学习资源管理、学习方法策略建构等方面建构课题研究问题体系,为课题的推广研究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成功召开课题推广培训会
2015年3月23日下午,在我校多功能厅召开了《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课题推广培训会。
会上,教科室杨洪林主任代表课题组做了题为《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专题培训》讲座,温江区研培中心科研室张光伟受邀做了题为《教育科研:如何与为何》的专题讲座。
杨洪林主任围绕“为什么要提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了什么?课题将研究什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与评价?”五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原始立题初衷、前期研究回顾、研究方向、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主张、课题建构、预期成果、研究思路、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管理与评价和现阶段的研究计划,并针对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建议。
张光伟老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理解,系统回答“为何要进行教育科研?如何进行教育科研?”两大困扰教师教育科研的问题。他认为,教育科研朴实而有用,能提升认识,促进实践,教师要保持教育科研的热情,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要严把开题关,结题时的困难,50%来自于开题,30%来自于过程,20%来自于结题。因此,做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研究设计,要从逻辑上想清楚“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些什么?怎样进行研究?预期取得什么研究成果?”等问题,建立好核心问题框架、选择好合适的研究方法、及时物化研究成果。最后,他还针对我校正在承担的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提出很好的建议。
本次课题研究培训会,让全校教师对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直面回应了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很好地激发了老师的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目前,全校教师正在根据课题组提出的子课题选题建议,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子课题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