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四川省温江中学“激探用悟”四要素课堂教学比赛纪实

为秉承“立德树人、崇善尚美、考好大学”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科研兴校”治校方略,深入推进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研究》以及四川省科研资助金项目2015年度课题《课堂教学“三转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激探用悟”四要素课堂教学策略在“三转变”策略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心理态势。更加科学、深入推进我校课改的全面实施,促进我校构建课堂教学“三转变”——“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听中学’为‘做中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变‘个人学’为‘大家学’,让学生学习增值”理论体系,全面提升我校课堂教学品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向教改要质量”中,实现温江中学“高品质名校”的最好发展。基于此,学校组织了“激探用悟”四要素课堂教学比赛。
一、比赛流程
全校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共九个教研组18个备课组推荐了18位老师组成备课组团队参加了18节“激探用悟”四要素课堂教学研究比赛。期中历史组三个备课组参赛,语文组有一个备课组参赛,其余教研组均是两个备课组参赛。比赛流程如下:
关于课前准备:
1、各参赛团队根据本组课题研究拟订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多数备课组明确了研究团队成员的分工;
2、各备课组团队分别开展了多次磨课,在磨课过程中不断成长。
参赛老师 | 郎华艳 | 杨胤莎 | 张渝阳 | 郭莉 | 汪霞 | 周翠 | 王娜 | 邓洋洋 | 梁娅 | 罗海燕 | 邓慧文 | 郭亮 | 杨伟 | 李剑平 | 李玲 | 唐阳 | 李海玲 | 彭棣 |
次数 | 5 | 3 | 3 | 2 | 4 | 3 | 3 | 4 | 4 | 4 | 2 | 2 | 2 | 3 | 2 | 3 | 4 |
唐阳老师: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自从磨课学习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就对这一节内容,进行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我想,比起平时备好课去上随堂课不同的是,这样一堂代表整个教研组风格和水平的课必须是要经过精心打磨的,磨课,磨得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种教研的氛围,一种教学的严谨。
磨课将老师们凝聚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气氛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感悟。
汪霞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组内所有的老师都给了我中肯而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深深地感到,每一次赛课,倾注的是大家的心血,凝聚的是集体的智慧。冰心曾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的成长与成功,正是建立在各老师们无私的汗水中。一系列的比赛顺利结束了,无限的感激与感动涌上心头。没有领导和同仁们这么多的关怀,这么多的帮助,这么多的点点滴滴,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功。在这里请我想发自肺腑地对你们说一句:谢谢!谢谢大家!
温江中学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互帮互助的团队。面对未来,我想众人划桨开大船,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自己的不断成长中让学校与我们的高效课堂、“激探用悟”的教学实践能更加成功!
张瑜阳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组内所有的老师都给了我中肯而切实可行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反思,让我收获良多:
1、教学设计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立主题,主题要体现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2、材料必须精选,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才能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团队能量巨大,过程很辛苦,但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再次,对我们历史组所有的老师道声真挚的感谢!
邓洋洋老师:
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集中。小组学习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选择讨论的问题也重要,讨论的问题得有讨论的价值,有讨论的意义,而且还得是学生感兴趣想讨论愿意讨论的,而不是什么问题都拿来讨论,为讨论而讨论。……还有就是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始终让学生思维集中,从疑到探再到悟。总之,这次磨课过程虽然辛苦收获也很大。
李剑平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位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他可能永远也成不了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他将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许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学外,我想应该多反思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做做研究,多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这样对自己的教学一定会有提升!
关于课堂展示: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呈现了18节反映备课组集体智慧的课堂教学。在比赛过程中,教师纷纷采用不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物理组郭亮在引入环节上选择了“解救砖压大师兄”的现场演示实验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效果显著,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老师们通过小组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参赛的老师们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由讲到导的转变比较明显。课堂教学环节清楚,展现了各个备课组对“激探用悟”四要素的诠释与理解。我们从课堂观察中看到了,“激探用悟”四要素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我校广大教师心中。
关于课后研究性说课、评课:各教研组都在赛课后组织老师们开展反思性说课、研究性评课、评委总结性评价。说课、评课都展现了老师们的辛劳与智慧。生物组杨菊、江涛等老师的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评课有理论指导,系统性强,做到了“优点找足,缺点找准”,对老师的成长很有指导性。评委以及教研组成员就地开展评课说课研究活动,评委给予中肯评价。
各备课组组织资料:团队报送赛课过程性资料:包括1、预赛资料:赛课安排表,预赛评课记录,课堂教学反思。2、磨课过程研究分析材料,3、说课稿,4、教学设计或导学案,5、课件,6、课堂教学反思,7、教研组研究简讯。经过对所有资料的评审,发现了我们的老师对资料的准备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对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资料收集意识不断增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高二化学组唐阳老师把办公室研究的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非常有利。不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所有备课组上报资料都缺少年级预赛的资料。
关于研究主题:各备课组确定的研究主题如下
备课组 | 教师团队 | 通过课堂展示主要研究的主题 |
高二物理 | 邓慧文 | 对于实验背后物理思维的培养的疑探教学 |
物理 | 郭亮 | 激探用悟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形式研究 |
高一数学 | 杨伟 | 基于理解与悟化的数学疑探教学 |
高二数学 | 李剑平 | 基于理解与悟化的数学疑探教学 |
高一化学 | 李玲 | 基于理解与悟化的化学疑探教学 |
高二化学 | 唐阳 | 基于理解与悟化的化学疑探教学 |
高一生物 | 李海玲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
高二生物 | 彭棣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
高二地理 | 郎华艳 | 问题的设计与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研究 |
高一地理 | 杨胤莎 | 学生活动主体化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选择性注意的关系研究 |
高一历史 | 张渝阳 | 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 |
高二历史 | 郭莉 | 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 |
高三历史 | 汪霞 | 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 |
高二英语 | 周翠 | “激探用悟”之阅读教学研究 |
高一英语 | 王娜 | “激探用悟“”之英语议论文教学方式研究 |
高一语文 | 邓洋洋 | 疑探教学在小说教学中有效性及其成因分析 |
高二政治 | 梁娅 | “激探用悟”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探究 |
高一政治 | 罗海燕 | 疑探教学法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
二、比赛奖励:
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评审,结合这次赛课实际情况,经过评委组合议,我们设置文理科一等奖各三名,二等奖文科7名,理科5名。其中,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高一政治组,执教老师罗海燕;高一英语组,执教老师王娜;高一历史组,执教老师张瑜阳。理科组一等奖获得者:高二生物组彭棣;高二物理组,执教老师邓惠文;高二化学组,执教老师唐阳。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少数课堂教学研究质量不高,研究主题不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不明显,效率不高,本着有利于教育教学发展的目的,考虑备课组整体的研究力度,合作精神,经评委组合议,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没有完成好的备课组仍然给予了二等奖的奖励。
比赛之后的再思考:
通过十八节课的磨课,课堂教学展示,说课,评课,展现了我校各教研组、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组课堂真实状态,既融入了老师们的众多智慧,也显现出与新高考,新课改要求的差距。经过对各备课组提供的课堂观察,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材料的研究学习,我们对照新课改要求,特别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发现了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要有足够的整体规划,并加强系统性。
具体表现如下:
1、课堂教学的方式仍然没有跳出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框架。虽然有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发言交流,但课堂上表现的都是学生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跟着老师的思路被老师牵着学习。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
2、课堂上教学目标意识不浓。多数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三维目标。但在课堂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加以应用。导致学生上课的时候不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致使出现学生课堂学习的茫然被动学习现象。
3、运用了小组学习,但不是合作学习。表现在:a、学生发言代表的是学生个人发言,不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集体智慧;b、评价也只是评价学生个人展示的质量,不是评价到小组团队。C、小组分工不明确,组织不到位。
4、问题的提出基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现有学生提出疑问,尽管疑问是浅显的,不着边际的。但提问的技能必须教给学生。问题的提出来自四个方面:第一,从课堂学习的目标中找问题;第二,从浏览教材过程中思考“是什么”来找出自己的疑问;第三,在浏览教材过程中从“为什么”“怎么样”维度来思考问题;第四,从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浏览上通过联想提出相关发散性的问题。
5、课堂上,老师们需要改进的共性问题是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性,非常担心学生出现错误。课堂上总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很仓促,课堂总是满满的,基本不留空白。其实,学生出现的错误才是课堂生成性学习的最好的资 源。
总之,课改,我们在路上,愿我们更多的老师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与时俱进,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温江中学强大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