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以人为本,早立目标 改革求变,精细管理
——记温江中学高2014级团队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教育局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温江中学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始终“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实干兴校为行动指南”,有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继今年高三学生“一诊”考试取得喜人的成绩之后,一月底,高二年级学生参加由成都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期末调研考试,再创佳绩!本次期末调研统考,成都市所有高中学校均同步参加,实行网上阅卷,根据成都市划线:温江中学高二年级,文科重本上线率居二圈层国重第一名,文、理科二本上线率均居二圈层国重第一,文、理科平均分分别位居二圈层国重第一和第二。其中,理科语文学科重本上线率位居第一,物理、生物重本上线率位居第二;理科语文、数学、物理学科二本上线率位居第一,生物学科二本上线率位居第二;文科语文、数学学科重本上线率位居第一,英语、地理学科重本上线率位居第二;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二本上线率位居第一,地理学科二本上线率位居第二。
喜人成绩的背后,我们不禁思考,温江中学高二年级在当前压力重重的竞争环境下凭借着怎样的智慧与努力,在全成都市期末调考中脱颖而出实现各项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回顾高2014级这个团队近两年来的教育教学历程,他们理性地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将此作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参照和指导。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高一入学第一天就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拥有“立德立志,崇善尚美、考好大学”的目标和梦想,让学生从高一起始阶段就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我待高考若平时,也待平时如高考”的学习态度。进入九月正式开课后,则大力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出台并组织学生学习一系列规范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如《2017届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学生手机管理办法》《托管生周末管理规定》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出勤习惯、早读午休习惯、阳光锻炼习惯等,对于品行恶劣,无心学习的学生,则以思想素养提升为抓手,及早管理、有效转化。严格要求每个班级规范布置教室,内墙必挂激励性的标语和口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让学生自觉形成 “规规范范、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做人意识,并将这种良好的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保持到高三高考前一天。经过一学期的习惯养成教育,高2014级学生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
二、精细管理,狠抓课堂效益提升。
年级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效益,以结果倒逼过程,以过程的有效控制来保证目标的圆满完成。配合学校教导处将教学常规制度化,建立每天年级QQ群通报制以强化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落实,年级管委会成员和学校行政干部对年级任课教师实行随机推门听课制,并认真按照“优点找足,缺点点透,建议给够”的要求,与上课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总结提炼优质课堂特征,诊断问题课堂,解决教学难题和疑惑,促进年级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就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活动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集体备课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并根据高考考纲和考点定主题、定主讲人;每次活动都必有分管本年级的行政干部和年级管委会成员参加,以形成方向性、规律性和方法性的统一认识,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以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从高一开始就狠抓考风考纪,以考促学,规范组织各次考试,每次考试后,分管行政和年级管委会成员都要和各班一起召开学情、教情分析会、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学生从每一次考试中都能有所获。
学习上,从预习、听课、作业到复习,全年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用心尽心;教学上,从研究高考、教材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优补差等,全体教师一丝不苟;班主任更是全天五到堂,全身心管理班级:师生齐努力,年级风气正,学风浓。
三、创新求变,向改革要质量。
1、变革课堂学习模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提出“三转变”课改主张后,本年级积极践身班改和课改,一大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自愿申请赴河南西峡、集宁中学等课改先行学校学习“三疑三探”班、课改理念,并积极改变自己的传统班级模式和教学模式,形成本年级特有的风格。如小组学习模式: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兵教兵”;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基础“必做题”,第二层,中等“选做题”,第三层拓展“思考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目前,少数班级正在探索四人学习小组建设,提高帮扶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学模式,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方式的突破;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评价标准,以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型的突破。实践证明,以“三转变”为核心内容的课改,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活跃,学生活泼,学习增值。
2、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分层落实动态跟踪。
本年级从高一开始就本着“优秀学生重在服务,教学瞄准中等学生,辅导着眼学困生”的原则,及早抓好特优生培养工作。综合前期各次考试,年级将工作目标分层落实到班级个人、各科。对于本年级的学科特长生,设立清华北大基地班,重点培养,并配合学校组建各类“学科俱乐部”,由招生办主任分管,聘请校外各类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拓展辅导,以提升他们的高考综合实力,努力打造一个冲击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优生团队,年级还借俱乐部这一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迄今共计一千余人次,均取得优异成绩。
对大多数普通类学生,学校和年级确定了“稳本科,增重点”的工作策略,文理分科后,学校和年级组综合多次考试成绩,确定了各班本科人头生。文科前60名、理科前240名为重本人头生,文科前200名、理科前560名为二本人头生,同时,将考试线下20分以内的同学设定为本科踩线生。平时做到跟踪培养,找准两类学生的成绩提升点,师生协作补差。
对于文化成绩在400分左右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年级顺应家长要求,在今年一月特向学校请示组建了“央清美术生源基地班”,由清华美术培训学院,北京101美术培训学校的教师负责专业教学,年级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科老师,辅导艺体生的文化学习,提升他们的文考竞争力,以成就这些特长生艺术类名校的梦想,央清美术班组建两个月来,学生学习状态良好。
对学习困难而又兴趣广泛的学生,组建了十余个文化社团让他们自由选择,各个社团本着学校引导、年级宏观管理,教师专业指导、辅助管理,学生自我设置、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开展活动。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培养,丰富了他们的向善向美之心,各社团成员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中展示了才干和风采。年级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获全国一等奖有13人;参加成都市“中译杯”青少年培训奖学金测评考试,有2人获得奖学金;
3、变革学校人事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学校于2014年6月开始变革人事机制,并在高2014级首次启动实施年级组长、班主任“竞聘上岗制”,班科教师“双选双聘”制这一全新的人事改革制度。本年级积极顺应学校人事改革潮流,优化用人制度,两名年级组长、二十余名班主任全部通过竞聘选拔确定,各个班的师资配备也全是由班科教师双向选聘组成,新的用人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了和谐的竞争激励氛围,充分调动了年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年级绝大部分教师主动关心学校、勇挑重担的竞争意识,也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了本年级教育教学质量。在2015年高一上期的温江区期末调研考试中参考人数1045,上高线有514人,中线935人;在高一下期的成都五校联考中,五校前十名中,我校理科占2个,文科占3个,高线理科210人,文科53人,上中线人数排五校第一。
从高二开始,年级又大胆实施学校提出的以“管理重心下移”为核心内容的年级组管理制度。建立本年级的管理委员会,年级事务由年级组长全权负责,采取分管校长领衔年级,年级组长直接对分管校长负责的方式开展年级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本年级管理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年级组长严小川负责英语、数学备课组协调工作,副组长张玉芳负责语文备课组协调工作,徐毅负责理综组及理科优生工作,郑辉负责文综组及优生工作,杜雪红负责德育工作。年级管委会的每一个决策都广征年级教师意见,集思广益。一学年的实践证明,年级组管理制度优化了年级管理机制,形成了良好运行态势,工作流程明晰,年级办事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从高2014级的管理与成效可以看到,温江中学近年来力抓改革促发展,“队伍高水平、办学高质量、管理精细化、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思想,“立德树人、考好大学”的办学目标已深入人心;以“管理重心下移”为核心内容的年级组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班科教师竞聘双选用人机制渐趋成熟;“三转变”“疑探”课堂模式成为师生的自觉实践;以俱乐部、社团为平台与依托的优生培育模式拓展了特优生的学科特长……这些都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坚实保障。
回顾成绩,催人奋进;展望前景,任重道远。当前,为顺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形势发展的要求,温江中学将始终弘扬改革的主旋律,在时代浪潮中激流勇进,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向改革要质量,上下齐心、凝心聚力,以追求高品质名校发展。温江中学全体师生在新的学年将一如既往地发扬“温中兴旺,我的责任”的精神,继续践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科学、创新、务实、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共同谱写温中教育的强大梦,再续温中新辉煌!